职工文苑

首页
员工天地
职工文苑
在球场,找回下班后的另一种身份
发布时间:2025-09-08    作者:吴惠惠    浏览量:33     分享:

脱下工装,换上行头。从办公室到运动场,我们切换的不仅是场景,更是身份。

曾几何时,运动于我等职场人,总带着一点“自我鞭策”的苦情。直到真正站上球场才发现,那并非一场需要咬牙的坚持,而是一次久违的、与自己的酣畅对话。

0a2d71a1-611a-4399-be33-aa2d82e3c545.png

还记得第一次被同事拉去打羽毛球,手持球拍的我,仿佛还沉浸在工作的氛围中,动作生涩,思绪游离。但当一个高远球迎面飞来时,你必须全力起跳、专注挥拍——就在那一刻,所有的烦恼,都被干脆利落地“扣杀”了出去。球拍线床震颤的触感,脚下胶粒地板的吱呀作响,这些鲜活的物理反馈,将人迅速从数字世界拉回现实,提醒着:此刻,你只是一个专注接球的运动者。

而公司里那群风雨无阻的篮球手,更是将这种“身份感”诠释到极致。你很难想象,那位刚下夜班、眼里还带着倦意的同事,如何在篮球场上变身为脚步灵动、精准传球的核心控卫;那位平时一丝不苟的同事伙伴,又如何能做出如此不讲理的高速突破。问及他们为何痴迷于此,答案无外乎“就是喜欢”。这份喜欢,或许正源于:在这里,胜负纯粹,角色鲜明,你能找到一个与职场逻辑完全不同、却同样真实的自己。

如今,这种身份的切换,正成为公司里心照不宣的潮流。晨间的问候,从“早”变成了“昨晚练得怎么样?”;午休的谈资,变成了对彼此配速的交流,或是某条新发现的跑步路线;下班时分,那个拎着球拍匆匆离去的身影,总能收获几声心领神会的“加油”。

我们在运动中收获的,远不止多巴胺的愉悦。更珍贵的,是那片能肆意流汗、专注忘我的“第三空间”。它让我们得以短暂剥离职场标签,重新体验作为“追风者”、“协作队友”甚至“初学者”的鲜活感受。

生活不应只有一种模样,自我亦不该只有一层定义。或许,正是那下班后奔赴球场的短短一小时,让我们得以找回生活的主动权,并提醒自己:除了是谁的下属或上司,我还可以是矫健的、顽强的、快乐的,另一个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