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秋九月,电化公司热电车间的年度检修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展开。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,恰逢教师节,检修现场的师徒们以他们独特的方式诠释着技艺传承与责任担当,他们用汗水与智慧写下了生产一线的师带徒故事。
42.967米高的水冷壁前,李庭手持测厚仪,一边示范一边对徒弟刘玉龙说:“测壁厚就像在足球场上找绣花针,工作量很大,但容不得半点马虎。”李师傅边说边将测厚仪探头轻轻贴在管壁上,刘玉龙紧盯着显示屏上的数据,汗水顺着安全帽带往下淌。当发现某处壁厚比标准值薄了0.3毫米时,李师傅立即蹲下身,用记号笔在管壁上画出红圈:“这就是隐患点,得记牢位置和数值。”一整天下来,师徒俩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透,但他们的眼神始终专注而坚定。
“勺管安装偏差不能超过0.05毫米,这相当于头发丝的五分之一。”李磊师傅手持塞尺,正在给水泵液力耦合器前给徒弟崔占峰示范。崔占峰戴着手套,用面巾纸反复擦拭密封面:“师傅,这样够干净了吗?”李磊接过白布仔细检查:“还得用镜头纸再擦三遍,油渍残留会影响密封效果。”师徒俩配合默契,每一步都严格执行工艺标准,仿佛在修复一件精密的机械艺术品。
“小王,这张热力机械工作票的隔离措施栏漏写了3号阀门。”刘耀霞师傅逐字核对票证内容。王波赶紧掏出笔记本记录:“师傅,我这就联系补充安全措施。”刘师傅拍拍徒弟肩膀:“检修再忙,安全手续一步不能省,票证办理要及时,但不能为了快而漏项——安全措施、有效期、监护人,哪条都不能马虎。”在这片检修现场,他们用纸笔筑起一道无形的安全防线。
检修虽忙,传承未止,这个教师节,没有鲜花与讲台,却有扳手与数据、油污与叮嘱。师傅们以身作则,传授的不仅是技术,更是对工作的敬畏与执着。电化公司的师徒们用最朴实的方式,诠释着“传帮带”的深刻内涵,让安全生产的接力棒在一代代电化人手中稳稳传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