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苑撷英

首页
员工天地
文苑撷英
回忆我的故乡
发布时间:2019-07-15    作者:李智文    浏览量:1530     分享:

    在神木市,沿着蜿蜒曲折的窟野河向南大约四十公里处,座落着一个小村庄,这里就是生我、养我的故乡——石角塔村。在神木当地,说起石角塔村,还是很有名气的。大家都说石角塔村风水好,物华天宝、人吉地灵,是出人才的地方。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。这里曾是中国工农红军陕北独立师第三团(后称为“红三团”)的发源地。无产阶级革命的先驱刘子丹、贺龙、王兆相曾在这里开展过工作。这里也是原甘肃省省委书记李子奇同志、国家能源办公室副主任李智盛同志的故居。

    但,谁又曾想过,我的故乡更是贫穷、落后的代名词。在旧中国,老家人忍饥挨饿,被迫远离故土,远走他乡比比皆是。“哥哥你走西口,妹妹我泪长流”写尽了故乡人对生活的无奈和心酸。但故乡人没有被贫穷的生活压倒。在这一块贫脊的土地上,这群与天斗、与地斗铁骨铮铮的男子汉,挺直了腰杆,吃尽人间苦,流尽人间泪,书写了自己美丽的人生。

    故乡的人,是积极乐观,勤劳勇敢的。在我的记忆中,这里的爷爷、奶奶、叔叔、婶婶们,他们永远是脸上漏出乐呵呵的笑容。他们不怨天尤人,长年艰苦的生活,让他们深知读书的重要性。他们宁可自已吃苦,也要把孩子送进学堂。大多数家庭,连孩子上学的学费都缴不起。在我的记忆中,我在上小学的时候,就没有出过学费。因为我的两个姐姐都在上学,学校免了我的学费。家乡人吃着糠,咽着野菜,穿着漏肉的衣服,但他们从不在自己的孩子面前叫苦。因为他们深知孩子是他们的希望,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上学,让孩子成为睁眼瞎。家乡的孩子深知父母生活的不易,他们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。他们在学校发奋读书,回家还要帮父母下地干农活。有付出,就会有回报。故乡,成了神木县的骄傲。一九七八年全国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,家乡就考出了三位大学生和中专生。以后的每年,家乡学子用他们优异的成绩回报自己的父母。在故乡这块贫穷的土地上,考出了中国人民大学、哈尔滨工业大学、大连理工大学、西北工业大学、延安大学等学子。他们现在正在祖国的各条战线上,展翅翱翔。他们有的成了国家重点大学的教授,有的成了国家大型企业的领导,有的成了治病救人的白衣天使,有的成了党政机关的部门领导。可谁又曾想过,这些都是在“鸡蛋壳壳点灯半炕炕明,烧酒杯杯量米不嫌哥哥穷”的老家走出去的呢!

    故乡的情,是浓浓的情。他浓的就象一杯美酒,让人心醉。故乡是一个大村子,村子里大约有七八百人。但他们永远就是一个大家庭。只要一家有事,全村人集体出动,绝不需要有人去通知。曾记得,老家有一位老奶奶,突然晕倒。而老奶奶的儿女还在田地里干活。在场的老家人有的跑去通知他们的儿女,年轻力壮的开始绑担架。当老奶奶的儿女听到消息跑回来的时候,他们的母亲已经被村里人抬到就近的沙峁乡医院进行治疗了。故乡人就是这样朴实、厚道。他们没有华丽的词语,更不会说一些豪言壮语。但他们的内心永远是一颗滚烫的心。大约在我6、7岁的时候,由于家里贫寒,我去田地里捡柴。刺骨的北风吹的我浑身发抖打颤,最后我实在无法忍受,哭了起来。一位好心的姑姑看到后,她脱下了自己的衣服披在我身上,帮我拾好柴,并帮我拿回家。尽管,我离开了故乡约有二十多年了,但我时时刻刻想着帮助过我的那些好心的人。他们的事迹谈不上惊天动地,他们就是一些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人。但在我的心目中,他们永远是那样的神圣,那样的高大,永远洗礼着我内心的灵魂。

    故乡的山水,是甜甜的,绿绿的,常被周边人戏称是一个好风水的地方。在老家,无论在河边,还是在田地里,只要拿上铁掀在下面挖几下,就可以看到一股清泉涌出。喝上几口,是那样的甘甜、清凉,凉的让人浑身发抖。这是无任何污染的,不需要进行任何加工,就是天然的矿泉水。如果用故乡的清泉做饭,一定会让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。

    故乡还有一个代名词,叫神木红枣村。一到中秋节,就到了红枣丰收的季节。走进茂密的枣林,到处都是红通通的一片,处处散发出丰收的气息。年轻力壮的男子汉在枣树上挥舞着木棍打枣,枣树下面一群女人小孩低着头都在捡枣。这是每年都会上演的一道独特的打枣戏,如果你对这场戏感兴趣的话。希望大家在国庆节前后来我老家做客,一定会让你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,树上的红枣可以随便吃,但绝不会向你收取一分钱。

    “一方土、一方水,养育了我祖辈,山丹丹、红艳艳,开的是那样的美”。随着国家改革开放,家乡人也富起来了,回到老家,映入我们眼帘是宽敞的柏油马路,家家户户修起了自己的小洋楼,买了小汽车,吃上了大米和白面,过上了的小康生活。但故乡人永远是那样的亲,故乡的情永远是那样浓,故乡的水永远是那的甜,故乡的山永远是那样的美。

    我爱我的故乡,永远爱生我养我的故乡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