企业管理

首页
经营管理
企业管理
打破“产销壁垒” 以营销思维“解锁”电石生产新范式
发布时间:2025-09-11    作者:鱼鑫乐    浏览量:18     分享:

当前化工行业转型升级加速,电石产品同质化严重、价格波动频繁,电化公司紧跟“四种经营理念”,主动化身“产销桥梁”,把市场需求、客户痛点转化为生产优化的“指挥棒”,推动生产体系从“被动执行”向“主动预判”升级,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。

微信图片_20250912172338.jpg













当“需求翻译官”:

把客户诉求变成生产“说明书”


“PVC客户要求发气量在国标290L/kg基础以上,精细化工客户要求硫含量低于0.08%……”在电化公司市场营销部的办公室里,一份《客户需求-生产指标对照表》格外醒目。原来,随着下游行业发展,客户对电石的需求早已不是“合格就行”,而是朝着“定制化、高稳定性”方向转变。

为精准对接需求,市场营销部主动扛起“需求翻译官”职责:一方面,联合技术部门深入走访PVC、BDO等下游客户,详细记录不同行业的使用场景与指标要求;另一方面,将收集到的信息梳理成具象化的生产参数,让生产车间“按单生产”有了明确依据。

不仅如此,针对客户关心的交货周期与订单灵活性问题,市场营销部也拿出了实招。此前,部分中小型客户反映“小批量、多批次”采购偶因生产排期问题延迟交付,部门立即梳理订单特征,将“批量分布”“交货要求”等信息纳入生产计划制定依据,推动生产部门采用“多线并行、快速切换”模式,同时联合物流团队搭建“弹性运输网络”,根据订单分布提前调配车辆,让小订单也能“快速走”。













破传统痛点:

从“经验驱动”到“市场预判”


“以前凭历史数据排产,旺季缺货、淡季积压是常事。”提及传统生产计划的短板,生产部门员工颇有感触。如今,这种“产销错配”的情况正在改变——每月市场营销部形成《市场需求周报》,里面详细标注着客户订单、下游行业景气度、原材料价格波动等信息;每月召开的“产销协同会议”上,大家还会结合市场预判调整计划,比如旺季前2个月提前增加高需求产品产能。

这一变化,源于市场营销部构建的“市场-生产”动态联动机制。部门组建专项小组,实时跟踪宏观政策、下游行业开工率等信息,甚至根据气温变化预判仓储风险,动态调整库存水位。前不久,针对夏季高温可能影响电石储存的情况,小组提前协调生产部门调整排产节奏,既保障了订单交付,又避免了库存积压,实现“低库存、高周转”的平衡。

在质量管控上,市场营销部也推动了一场“精准革命”。该部门联合质检计量中心,按客户行业、采购规模将客户分为核心、重点、普通三级,制定差异化质量标准。同时,建立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”,每一批次电石的生产时间、操作人员、原料批次都记录在案,一旦客户反馈问题,24小时内就能定位原因。

“上次我们反映质量有差异,第二天市场营销部就带着生产、技术人员来现场取样,很快就完成了工艺调整。”客户的反馈,正是质量闭环管理的生动体现。据了解,市场营销部还要求销售团队驻点跟踪客户使用情况,定期收集质量反馈,将其转化为工艺优化建议,形成“反馈-整改-校准”的良性循环。













重构资源逻辑:

让每笔投入都成“利润杠杆”


“运输成本不是越低越好,合规与长期收益才是关键!”在物流管理上,市场营销部的思路格外清晰。为降低运输成本,部门没有选择“低价优先”,而是用“长期运输承诺”与物流方谈判,争取到阶梯式折扣;同时坚决拒绝“普加危”混装,宁可多花精力规划专线运输,也绝不触碰安全红线。“一次违规罚款,可能抵消好几笔运费节省,守住安全就是守住利润。”市场营销部负责人解释道。

在资金管理上,部门同样以“赚钱思维”统筹资源。通过建立客户信用分级管理机制,优化账期结构,安排专人专项跟踪货款回收,确保资金及时回笼,为原料采购、设备维护提供保障。设备维护方面,部门提前向生产部门同步订单周期,协助制定“错峰维护计划”,避免旺季故障停机;同时推动生产流程优化。

如今,在电化公司,“产销协同”已成为各部门的共识。由市场营销部牵头,生产、技术、采购部门组成的“产销协同小组”每月召开复盘会,针对订单延迟、质量反馈等问题共同制定改进措施,形成“需求-生产-交付-反馈”的闭环管理,彻底打破了“各管一摊”的部门壁垒。

“以前生产和销售像两条平行线,现在我们跟着市场走、围着客户转,产品竞争力明显提升了。”谈及变化,市场营销部员工自豪地说。未来,电化公司将继续深化“四种经营理念”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,在产品定制、资源协同、服务优化上持续发力,推动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,走出一条“以市场促生产、以生产强市场”的良性发展之路。